西北民族大学第二季度校友工作简报

一、校领导走访看望校友

2025年第二季度,校领导带队先后前往四川、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内蒙等地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访期间,工作组深入企业调研人才需求,同时看望当地校友并召开座谈会。会上,校领导与校友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议题展开交流,既听取校友对母校发展的建议,也依托校友资源拓展就业岗位,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二、校友联络办公室校友工作动态

校友方阵首现会场,趣味运动再续校情
4月24日,学校举办第60届田径运动会暨第三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60余位校友应学校邀请首次组建校友方阵亮相,整齐步入会场并走过主席台。开幕式后,校友们参与踢毽子、跳绳、两人三足等趣味项目,与师生协作完成比赛。活动既让校友重温校园体育氛围,也进一步增进了校友与学校的互动联系。

校友应约返校参观,校园打卡忆往昔
五一前夕,校友联络办公室发布“五一校友返校全攻略 邀您共赴春日之约”邀请函,邀请校友重返校园。五一期间,50余位校友如约而至。他们漫步熟悉的校园小径,在宿舍楼前驻足,回忆往昔住宿时光;走进教室,重温求学岁月;纷纷在标志性建筑、林荫道打卡拍照。一张张照片定格了校友与母校的重逢瞬间,也承载着对青春与校园的眷恋。



生日贺卡传祝福,母校温情暖校友
5月14日,校友联络办公室在"民大校友"小程序正式推出校友专属生日祝福服务。这一暖心举措通过智能化系统,在每位校友生日当天推送带有校徽和个性化寄语的电子贺卡,将母校的关怀精准送达。服务上线后迅速引发校友热烈反响,各地校友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祝福,分享感动。这一服务不仅强化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更通过校友自发的二次传播,有效提升了母校影响力。





召开2025年校友工作会议,共绘校友发展新蓝图
5月16日,西北民族大学2025年校友工作会议在西北新村校区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彦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景兆玺,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李云出席会议,相关党政部门、各学院(部)及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景兆玺主持会议。此次会议既是对过往校友工作的全面复盘,更是开启新征程的起点。学校将持续创新校友工作机制,构建紧密温暖的校友网络,实现校友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让母校与校友彼此成就、双向奔赴。



七秩五载育桃李,校友捐赠助民大
值此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5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办学实力与社会影响力,校友总会、基金会联合发布建校75周年捐赠倡议,诚邀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以爱心助力学校发展。倡议发布后,校友们纷纷响应,结合自身意愿踊跃选择捐赠项目,或助力学科建设,或支持学生培养,捐赠氛围热烈。涓涓爱心汇聚成推动学校前行的磅礴力量,彰显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与责任担当。



启动苏皖校友会,搭建校友资源平台
西北民族大学向苏皖地区输送大批人才,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友群体。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校友总会启动苏皖校友会筹备。校友会成立将搭建资源共享与情感联结的桥梁,凝聚校友智慧推动校地合作,促进教育科技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传承民大精神,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校友夫妇情深,文化石映初心
6月5日,我校2003级校友赵克涛与2005级校友曹磊夫妇,向母校捐赠“同心湖”文化石,石碑已坐落于榆中校区同心湖畔。毕业多年来,两位校友始终心系母校发展,此次以石寄情,既为校园添设人文景致,更将校友情深镌刻其间。文化石既是湖畔新地标,更承载着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与祝愿,成为连接校友情谊的温暖纽带。

校友童俊分享经验,学子聆听汲取力量
6月5日,西北民族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在榆中校区举行,2008届新闻专业校友、潮新闻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编辑,主任记者童俊作为校友代表在典礼上发言。童俊的发言如灯塔指引方向,他以新闻人的历练分享职业成长心得,用校友身份传递母校期许,既为毕业生勾勒职场轮廓,也以亲历者故事注入前行力量,让他们带着底气与信念奔赴人生新程。

校友重返校园,续写母校情长
暮春至仲夏的四月到六月,全国各地的校友们纷纷踏上返校之旅。他们带着岁月沉淀的思念,探望当年谆谆教诲的任课老师,在熟悉的食堂里重温青春味道的美食;漫步于焕然一新的校园,在承载着共同记忆的正大门、图书馆、博物馆及其他标志性建筑前,定格下一张张笑靥灿烂的合影,将重逢的喜悦与校园的变迁一同镌刻进时光里。






三、学院(部)校友工作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季度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推进校友工作。一是实现2025届47名毕业生校友APP全员注册及电子校友证申领,完成身份无缝转换。二是学院校友推送多条优质岗位信息,助力毕业生就业。三是联系校友成长导师开展专项辅导,同时酝酿扩充导师队伍。四是邀请校友企业进校招聘,同时赴外校访企拓岗并与校友座谈,深化联系,共促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校友引航促就业,校企联动谱新篇
4月17日,学院邀请兰州新区中和社会工作中心负责人、2015届社会工作专业王满庭校友回访母校,为2025、2026届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和招聘宣讲。过程中,王满庭校友倾囊相授,分享了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心得,以及注册社工机构、创业的艰辛历程与宝贵经验,同时还为现场师生解读了相关创业政策,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鼓励同学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务实观念。

手植新绿映初心,深根厚谊报春晖
4月30日,学院举办2025届毕业生纪念树种植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努妮莎、学校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薛国梁、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张长荣与毕业班班主任、教师代表、毕业生代表们共同参与活动,以常青之树铭刻青春印记。2014届社会学专业毕业生代表线上远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在毕业10年之后,母校建校75周年之际,捐赠厚植的纪念树,为学校增添了新地标。

经济学院

注册校友平台,定格青春影像
为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搭建便捷的校友交流平台,学院组织2025届毕业生完成“民大校友”平台注册。各班级在专属班级空间上传毕业合影等珍贵影像至班级相册,共同构建起承载青春记忆的永久性数字载体,让同窗情谊与校园时光在云端常存。

专项筹备迎校友,系列活动叙深情
学院成立由领导班子、团委书记、辅导员及2015届班导师组成的专项工作组,精心筹备2015届校友毕业十周年返校活动。拟于2025年国庆期间,开展“民大记忆”校园参观、“十年回眸”主题座谈、“职海领航”经验分享等系列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强化校友认同感,凝聚校友与母校发展合力。
倾听毕业心声,凝聚发展合力
为优化学院建设、助力毕业生文明离校,学院组织2025届毕业生代表与学院领导、班导师深入交流。会上,师生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就业指导及管理服务等议题畅所欲言,毕业生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学院开展文明离校主题教育,为毕业生顺利启航筑牢思想根基。
学院送别情,启航新征程
5月16日,学院以匠心打造温情而庄重的毕业典礼,学院领导送上祝福,寄语毕业生勇担使命,毕业生代表深情回顾求学时光,表达感恩。典礼现场,学院为每位毕业生送上以民大标志性建筑为原型设计的文创台灯,这份定制纪念品承载着“母校永为学子照亮前程”的美好祝愿,让离别时刻满溢温暖与感动。

管理学院

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共话成长与学院发展
4月13日,管理学院举办“我与书记面对面”2025届毕业生座谈会,旨在听取学子对学院发展的意见建议。会上,17名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代表与学院老师深入交流,分享四年来的成长收获与实习求职感悟,围绕“第二课堂”开展、实习实践强化、办学条件改善等提出建议。老师们一一记录并回应,承诺将积极协调落实,优化育人环境。毕业生们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也期盼更多实践机会。老师们寄语学子践行“黄土地”“黄河”精神,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收获精彩人生。

拓岗合作并举,走访校友传温情
第二季度以来,管理学院访企拓岗工作组前往无锡、武汉、深圳等地,扎实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与走访校友活动。在访企期间,工作组与多家企业深入洽谈,就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全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工作组亲切走访慰问当地校友代表,详细了解校友职业发展状况,认真倾听他们对学院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的建议,并诚挚邀请校友在母校建校七十五周年重要节点返校团聚,共促学院发展,凝聚校友情谊。

举办校友成长导师分享活动,搭建校园到职场桥梁
6月6日,管理学院“2025年度校友成长导师分享系列” 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11位校友围绕职业规划、学业提升、行业探索、市场需求等主题分享经验,800 余名学生积极互动。校友们结合自身经历,传授求职技巧、备考经验、行业动态及能力培养方法,为在校生搭建起校园到职场的桥梁,助其明确成长方向。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该品牌建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助力学生发展,也期待更多校友为学院建设助力。

法学院

走访校友传情谊,共话合作谋新篇
4月以来,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胡俊、专任教师蒋宏伟、程荣、教学秘书孙浩圣先后分别赴重庆、上海、张掖,与当地校友开展座谈。座谈中,学院代表与校友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就业实习等方面发展及合作事宜深入探讨,相关合作已达成初步意向;同时,学院向两地校友诚挚发出学校建校75周年系列活动的邀请。

邀请校友共赴“春运会”,相聚赛场同叙校友情
4月24日,法学院2016届、2019届、2020届、2023届本硕校友与学院师生一道,组成学院方阵参与学校第六十届春季运动会开幕式,并现场观看赛事。

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子就业
为充分发挥校友的榜样引领作用,加强学院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求职机会,法学院举办 “朋辈引领,追光而行”—— 校友话成长分享会暨招聘宣讲会,分别邀请2009届校友兰军伟,2016届校友汪煜,2019届校友禹宁宁、马启仁,2020届校友闫志恒,2023届校友马继海进行交流宣讲。校友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建议“扎实理论、积极实践”,并详细解答招聘标准、能力提升等问题,同时介绍了所在律所情况及招聘需求。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助力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校友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为就业搭建桥梁。

开展感恩母校活动,传递温暖与尊重
5月19日,法学院2025届毕业生以一场充满温情的感恩行动,向校园里的“幕后守护者”—校车驾驶员、医护人员、安保人员、公寓管理员、食堂工作人员及保洁阿姨送上鲜花与祝福,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服务保障人员四年来默默奉献的诚挚谢意。这场“感恩母校”活动是毕业生对校园生活的深情告别,见证了服务保障人员与学子间的深厚情谊,也传递着感恩与尊重的正能量。

举办毕业生茶话会,共叙师生情谊
5月26日,法学院举办2025届毕业生“青春不散场,未来皆可期”茶话会,学院领导、教师代表与毕业生齐聚,共叙师生情、展望未来。茶话会在温馨回忆中开启,老师们回顾四载育人时光,送上祝福与寄语,并赠纪念品;毕业生代表忆青春岁月,抒学院眷恋,送诚挚祝愿;2023 级学生代表也为学长学姐送上临别祝福。学院领导寄语学子秉持法学人优良品质,坚守初心、勇担责任,在强国建设中书写时代答卷。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推进校友相关工作,凝聚校友发展力量
重点跟踪知名校友,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与1名校友达成捐款意向;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为6名2025届校友联络员颁发聘书;召开毕业生班导师例会,通报校友信息库注册情况,督促毕业生加入民大校友小程序所在班级空间,共话成长。

优秀校友话就业,分享就业规划经验
4月以来,学院推出4期“优秀校友话就业”活动,邀多名校友为在校生分享就业与职业规划经验,并设专业专场。数媒相关专业3名校友分享职场成长,强调目标与能力提升;教育学专场唐万福等讲西部计划;教育技术学专场冷若琪谈保研;应用心理学专场兰晓宇分享职业规划。

优秀校友携团队返校,共话影视行业前沿技术
6月25日,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榆中校区就业大厅举办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活动,邀请2018届校友范明及影视团队返校与学院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就校友发展现状、行业趋势以及校企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学院领导对校友们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并期待进一步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当晚,团队开展影视经验分享,200余名师生参与。团队讲解创作方法并做实拍演示,生动展示了专业设备的操作技巧和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对拍摄硬件的认知水平。活动尾声,范明校友深情回顾了在母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她表示:“母校的资源与平台是成长的基石,要敢于尝试、抓住机遇,用技术赋能教育,用镜头传递思想”。

体育学院

校友赴贵德为母校加油,贴心备蛋糕送师弟关怀
4月7日,体育学院2024届校友、姚基金支教志愿者曹睿与高斌,专程赶赴海南州贵德县,为参加第十五届“黄河杯”全省篮球邀请赛的母校师生加油助威。获悉当日有参赛队员过生日,两人还贴心准备了生日蛋糕,用暖心行动传递对母校师弟的关怀。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校友返校分享选调生经验,助力学子明晰职业路径
4月25日,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邀请2020级校友、陇南市选调生陈静回校分享选调生备考及职业经验。陈静详解甘肃选调生报考条件、考试流程与备考策略,分享笔试分模块复习、面试模拟练习等方法,并解答基层工作、时间规划等问题。此次分享让学生对选调生考试和基层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完成毕业生校友小程序注册,筑牢校友联络基础
为扎实推进校友信息管理工作,强化校友与学部的联系纽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顺利完成了2021级本科17个毕业班共630名学生、2022级研究生毕业班共70名学生的校友小程序信息注册及班级空间管理工作,进一步为校友资源整合、毕业生联络及校园文化传承筑牢了数据基础。

外国语学院

举办欢送会,共叙毕业情
5月16日,外国语学院在致真楼101为2025届毕业生举办暖心欢送会。活动以座谈会开场,同学们分享大学点滴与情谊。文艺表演环节亮点纷呈,外文歌曲串烧、相声《我的大学生活》等节目展现青春活力,抢凳子游戏与合唱《不说再见》点燃氛围。师长寄语视频传递祝福后,师生共切毕业蛋糕。此次活动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为毕业生送上母校的温暖期许与征程祝福。

新闻传播学院

凝聚校友力量,携手共促发展
5月22日,新闻传播学院召开校友交流座谈会,院长卢毅刚主持,青海、深圳、甘肃等地5位校友与学院师生代表共50余人参会。会上,学院介绍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本科教学工作进展,提出将培养全媒型传播人才。校友们结合各地行业实践分享经验,并就实习实训、课程优化、产学研合作等提建议。学生代表分享实践经历,双方达成多项共识。此次座谈会搭建了校友情谊桥梁,为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音乐学院

山海有归期 民乐致芳华
5月22日晚,西北民大“石榴籽”校园文化工程之“芳华待灼,奔赴山河”毕业生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榆中校区致真楼举办。音乐会以“山海有归期,风雨自相逢”为主题,演绎《五彩的窑洞》《挑山》等民乐佳作,融合西北特色与现代手法,穿插《龙船调》等声乐表演。此次活动彰显了学院以文化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

舞蹈学院

举办校友分享会,助力学子职业发展
4月23日,舞蹈学院举办优秀校友就业经验分享交流会,邀请2008级舞蹈表演专业校友何蕴蕾,为2022级全体本科生分享就业经验与行业见解。何蕴蕾结合自身经历,介绍行业现状、职业发展路径,指出需扎实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并给出能力提升建议。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表示明晰了职业规划。

美术学院

未完成的调色盘 —— 致2025届美院毕业生们!
“致青春・不散场”,2025届美院学子迎来毕业季。曾在画室熬夜、为创作拼搏的日子,化作掌心的茧与铠甲。那些与石膏像、颜料相伴的时光,那些突破自我的瞬间,都是成长印记。愿学子带着美院赋予的勇气前行,把生活过成展览。祝福前程似锦,常回母校,归来仍是少年。

历史文化学院

毕业季 | 青简未卷时:我们的下一章,加载中……
毕业季到啦!“青简还没卷起来,我们的下一章正在加载”。这四年,大家在古籍里找知识,在历史长河里寻收获,青砖路上满是探索的脚印。现在要毕业了,带着千年历史的沉淀出发。行囊里装着历史记忆,不管以后是坐书桌前研究,还是在人群里打拼,写出的每段经历都是历史印记。祝毕业生们毕业快乐,前途大好!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离别启新程2025届毕业生:那些校园记忆 永远鲜艳如初
“时光的河入海流”,2025 届毕业生迎来离别。四年前以“新生”身份相遇,四年后携未减的热情各自出发。抛向空中的学士帽定格瞬间,流苏光斑拼成初见模样;老师特意换上新衬衫,接过鲜花时的手足无措一如初登讲台。图书馆台阶、静心池涟漪藏着年少故事,教室窗、校门口树印着青春痕迹。此去山高水长,总有人在原点留灯守候。青春不散场,我们更高处见!祝毕业快乐!

电气工程学院

举办“校友成长护航” 讲座,助力学子职业发展
第二季度以来,电气工程学院开启 “校友成长护航” 系列讲座。第一期聚焦考研深造与职业规划,三位优秀校友分享经验。马旭璇解析推免流程,张文婷谈备考方法,肖兴锦分享心理调适技巧,并解答学子疑问。第二期邓金勇校友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奋斗历程,勉励学弟学妹夯实基础、把握机遇。系列讲座为在校生提供了实用指引。

展示校友风采,发挥资源优势
为强化校友工作、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电气工程学院启动校友信息收集工作,目前,已成功推出四期优秀校友风采录。校友们虽分布在各行各业,却始终以务实勤勉的姿态践行初心,在各自岗位的坚守与突破中,为社会进步持续注入力量。他们始终心系母校发展,通过多样形式助力学弟学妹成长,奋斗身影里,始终镌刻着母校的精神印记。

土木工程学院

校友情系母校,共鉴土木新篇
第二季度,土木工程学院迎来龙平、同雨轩两位优秀校友返校。在学院吴忠铁教授陪同下,他们参观前沿科研平台,了解学院在绿色低碳建材等领域的突破;观摩 “第二课堂” 成果,为学弟学妹的实践能力点赞。在 “学院校友之窗”,两人看到自己和母校的合影,重温青春记忆。校友为学院发展自豪,承诺将支持学院建设。吴忠铁教授表示,期盼校友常回家看看。



化工学院

立德“树”人,持“植”以恒——化工学院开展2025届毕业生植树活动
在2025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化工学院开展“化育青林・碳寻未来”植树活动。学院领导、老师以及100多名毕业生参与。548名毕业生自愿捐款,种下12棵法桐并挂班级铭牌。此次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承载校友与母校情谊,彰显责任担当。

学校领导深入班级、优秀校友助力成长
6月6日,化工学院2022级制药工程2班职业生涯规划班会在榆中校区致真楼113教室举行,采用线上+线下方式,50名学生参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华,2013届优秀校友宋治军等出席。宋治军以“努力+选择 = 成功”分享求学经历,解答考研问题。王建华肯定班会,感谢校友付出并寄语学子。此次班会为学子指引方向。

时光不老情谊长 诚盼君归绘新篇
值学校建校75周年,化工学院诚邀校友归来。毕业逢五、逢十校友可参与值年返校活动。“校友风采”专栏长期征集校友的故事与寄语。也诚邀校友助力 “学院发展基金”,支持学院建设,盼望校友以多种方式“回家”!

校友返校话情谊 薪火相传化工情
6月5日,化工学院三位优秀校友重返母校,与恩师话情谊,为学弟学妹分享读博经历、行业洞察及职业发展经验。学院院长对他们的返校表示欢迎,并肯定其成就。校友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见解,为学弟学妹提供参考。此次活动既是温暖重逢,也是经验传递。学院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传承 “化工情”。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聘任校友联络员,搭建长效沟通桥梁
为强化2025届毕业生与母校的情感联结,搭建长效沟通桥梁,2025年5月23日,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决定聘任2025届毕业生张广杰、陈威丞、陆诗仪、许德东、潘颖、赵宇新、李钦泽、李佳、陈天莹为2025届毕业生校友联络员。

校友领航共话成长 反哺母校助力发展
6月20日,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届优秀校友 ——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徐正银一行,来到学院开展活动。活动期间,双方先举行座谈会。座谈会上,学院正式聘任徐正银为校友成长导师。之后,徐正银在致真楼 125 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胸怀浩然气,志坚平波澜:一位学长的求索之路随想》的校友领航报告。

以石寄情,薪火相传
5月23日,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捐赠校园文化石揭幕仪式在榆中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景兆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师生、毕业生代表参会。仪式上,学院院长臧荣鑫致辞回顾育人历程,肯定学子反哺之举,寄语传承精神、常念母校。校领导与毕业生代表共同为镌刻“有理想 敢担当 能吃苦 肯奋斗”的文化石揭幕,毕业生代表发言致谢。现场为 2025 届校友联络员颁发聘书。此次活动恰逢建校 75 周年,文化石承载感恩之心,为校园添新景。

医学部

医路·榜样|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
4月6日,医学部于医学楼二楼会议室举办 “医路・榜样说” 第十一期分享会,特邀熊紫言、郝格格两位学姐交流。她们分享课程学习、考级、竞赛、科研及职业规划经验。60 余人参与,互动热烈。活动助力学风建设,激励同学们向榜样奋进。


四、校友风采

(一)匠心筑梦,榜样领航|学校优秀校友雒瑞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来源:对外联络办公室、化工学院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次大会上,西北民族大学2016届优秀校友、泰和新材旗下子公司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工程师雒瑞银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对雒瑞银校友多年来在技术研发领域深耕细作、拼搏奋进的最高赞誉,也是西北民族大学优秀校友群体的荣耀时刻!

(二)校友黄传安获青春文学奖首奖,彰显民大育人成效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5月17日,第十届青春文学奖颁奖礼在南京举行。该奖项由1980年创办的《青春》杂志社主办,是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权威奖项,本届首设“丝路青年奖”,共评出26篇(组)获奖作品。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2024届毕业生黄传安的《一棵会飞的树》斩获小说奖首奖。这一成绩彰显了学校育人成效,也为母校学子树立了创作榜样,激励后辈在文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三)校友画展 | “刀木镌真阿太作品展”亮相多地
来源:对外联络办公室
第二季度以来,1990届校友张洪春・阿太的 “刀木镌真阿太作品展” 先后在内蒙古美术馆、甘肃白银市美术馆、青海民族大学等地亮相。此次画展以刀木镌刻为特色,作品兼具艺术质感与文化内涵。画展在多地展出,既展现了校友的艺术造诣,也促进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

(四)甘肃新闻报道校友成金虎 —— 用大爱诠释初心与坚守
来源:对外联络办公室、法学院
2004年,西北民大毕业生成金虎参加首批西部计划,赴泾川支教。他创办“心灵驿站”,疏导学生心理;兼职普法,钻研法律获佳绩。服务期满后扎根平凉,创建“平凉血缘” 服务队。20多年献血超1万毫升,获多项荣誉。他以大爱坚守初心,诠释志愿精神。

(五)马健校友当选甘肃摄影艺术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来源:对外联络办公室
6月13日,甘肃摄影艺术国际交流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在兰州召开,协会主管单位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民政厅相关负责同志出席,特邀嘉宾和会员代表近百人参加。西北民族大学1992届民贸系校友马健当选会长,朱宪民等受聘为名誉会长、顾问。

(六)榜样育人 | 中国语言文学学部优秀校友木巴热克·阿布都拉:从边关钢枪到边疆教鞭的赤子征途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木巴热克·阿布都拉,男,维吾尔族,共产党员,201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托克逊县博斯坦镇红旗小学副校长。他以军旅生涯锻造的精神底色,在边疆教育热土上书写着别样的育人篇章。

大学二年级时,面对祖国的召唤,木巴热克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在部队淬炼的两年间,他获评“2013年度十佳新兵”,这段军旅生涯不仅锤炼出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更铸就了他严守纪律、勇于担当的品格。退役返校后,他潜心学业,考取多项职业资格证,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毕业后,木巴热克回到家乡考取了教师编制,主动申请前往距离托克逊县50公里的偏远地区执教。次年,在妻子全力支持下,夫妻二人共同踏上南疆支教征程,为边疆学子架起知识桥梁。2019年回到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吉格代学校主持党建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被授予托克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被授予托克逊县优秀思政教师称号,同年8月,调任托克逊县博斯坦镇红旗小学副校长。

木巴热克.阿布都拉扎根边疆,扎根基层,将自身的军旅经历转化为鲜活教材,为思政课堂带来了别样的魅力,为托克逊县博斯坦镇红旗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红色基因在边疆校园生根发芽。从戍边卫士到育人园丁,木巴热克实现了人生角色的华丽转身。正如其常说的:“军人的经历让我懂得只有坚守纪律勇于担当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中,我也要把这些传递给学生”。无论是迷彩加身还是粉笔染袖,他始终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赤子之心,在边疆热土续写着忠诚与担当的动人篇章。

木巴热克的故事彰显出强大的榜样力量。他就像一面旗帜,让学部学子明白,虽然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但只要坚守初心,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绽放光彩。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请以他为标杆,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 | 对外联络办公室
排版 | 司诺 刘润洋
责编 | 果建业
编审 | 谭拥军
审核 | 薛国梁
下一篇: 汇聚校友力量,共谱母校华章|2024年校友工作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