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同行——又见西北民族大学
与西北民族大学是怎样的缘分?填报高考志愿时,我独自对着几本厚厚的参考书瞎捉摸,自顾自地选了几所分数约莫够得着、距离足够远、名字较顺眼的学校,最终被西北民族大学录取。后续还有反转,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搞错了——西北民大不在西安,而在兰州。我原本从未想过此生会与兰州产生什么交集,但是机缘巧合下,西北民大成了我的母校,兰州成了我的第二故乡。2009年9月,我背起小小的行囊独自来到西北民大,来了之后就认识了老乡Z;2013年5月,我背起小小的行囊独自离开西北民大,去千里之外追随男友Z的脚步;2023年10月,毕业十周年之际,我没有背负行囊,而是和老公Z一起,带着我们的爸爸们回来了。
西北民大本部校区在兰州市内。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往返榆中校区都要到本部搭乘校园大巴。惊喜又意外的是,曾经烂熟于心的西北民大英文名称”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已经更新成“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还有东南门旁边的五泉润翠园小区,2010年的时候这里正在拆建,整个是一片废墟。那年暑假,Z和我以及几位好友在兰州做兼职,就租住在这片废墟旁边的“温馨之家”。查了下,这个小区大概是在2014年建成的。如今再难觅当时的废墟痕迹,只能“想当年”了。
次日从兰州市区前往榆中校区,选择就近搭乘兰州大学的校车。因为榆中校区的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大学仅一墙之隔,在校读书那些年我们也时常选用这种方式回学校。可惜天气不好,印象中兰州的天气往往都是艳阳天,不巧这天早上在下雨,还好我们到了学校之后雨就停了。在兰大榆中校区下车后,我们想找兰大北门的商业街,没想到被拆得精光了,不知道是不是商铺转移到兰大校园里面去了。再往前到达东门的“兰大一条街”,这里的旧商铺显得愈发陈旧,铺子都不像铺子了,旁边新修的商铺还未投入使用,而喜欢的那家湘菜馆也不见了。兰大东门正对着曾经出入榆中校区的必经之路。这条路变化很大,装上了护栏和精美的路灯,道路两旁新建了很多房子,还新增了一所技工学校。
再往前是经三路。曾经的单边商铺已经发展成路两边都有商铺了。熟悉的西北民大小东门,我曾穿着高跟鞋和小伙伴们在这里奔跑,也曾前一秒和Z堵着气,下一秒进到餐馆里就不生气了。难得的是我们找到了重庆饭店。大学四年我们湖北老乡经常在这里聚餐。可口的川菜足以满足他乡游子的味蕾和慰藉远方之人的情绪。老板娘依然是那个美丽的老板娘,大厨依然是她的帅气老公。店里的饭菜依然是那个味道,每吃一口,都是满满的回忆。不变的还有大胡子烧烤,还是那个地方,还是那位没有大胡子的大胡子师傅。他家小小的二层阁楼里有我们撸串撸到微醺的快乐。还有曾经照顾过Z的那家药店,老板和老板娘都在店里。他们是本地人,说着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本地话,莫名亲切。后来发现,曾经有个叫"名剪"的理发店现在依然还在老地方,只是升级了门面。
行至西北民大东门,看到熟悉的大石头。偶遇同样在拍照的几人,原来是与我同一届毕业的藏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巧合的是,进入校园后,遇到了好几组毕业十周年回来探望母校的学子。也许是因为时值国庆假期,学生们要么回家、要么出游、要么窝在宿舍里吧,整个校园里见到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显得我们这种拖家带口的人格外显眼。
步入校园的第一印象是,学校变漂亮了。十年树木,曾经的小树苗已经长成大树了,曾经顽强生长着几株野草的花坛如今已开满了花儿。进门左手边就是四院部,一眼就能看见我们的529教室。进门右手边的“小鸟巢”体育场略显陈旧了些。下沉式广场、篮排馆、乒羽馆还是老样子。图书馆愈发威武霸气。公教楼冠名“致真楼”,行政楼冠名“躬行楼”,女生宿舍冠名“聚英居”,男生宿舍冠名“栖英居”,好像还新修了四五栋楼。很想进宿舍看看,但是大楼门口安装了刷卡闸机,只能作罢。校园内新配备了共享电动车,理论上是单人单骑,但是大家总能想到办法把它变成“双人车”。遥想当年,我们只能步行或者蹭自行车。不变的是远处的白虎山,但也许植被更多了。当年的我们恰同学少年,也曾在这里追逐夕阳,比赛爬山;也曾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进入外国语学院,登上五楼,目之所及就是学校绿化好起来了,像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红瓦建筑,像是一座座城堡,难以记起它们曾经耸立在荒芜中的样子。属于09级英语一班的529教室已经闲置了,堆着课桌椅,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但是我找到了毕业答辩的那间教室,510教室。教室里那句“Everything is Possible”竟然还在,也许它存在的时间比我想象中的更久。
外国语学院旁边的一座爬山虎景观让我甚是怀念。这种爬山虎叫做三叶爬山虎或者三叶地锦,春夏季绿油油的,秋冬季红彤彤的,特别适合在兰州生长。曾经只有几小枝爬山虎,如今“蔚然成林”,进到里面可以感受到遮天蔽日了。以前孤独耸立在旷野中的一块“镇校灵石”,如今淹没在牡丹花丛之中。还有供我们背书或谈恋爱的小树林,如今不仅修了路,安装了桌椅,还有了名字,叫作“槐园”。小树林旁边的一排小白杨长高、长粗了很多。红砖院墙的另一面就是兰州大学。以前学长们还带着我们学弟学妹们翻围墙到兰大蹭课、蹭图书馆、蹭吃以及逛街休闲。现在围墙边加装了监控,离围墙太近会被语音警告。
Z联系到一名在读学弟,是湖北老乡。他陪我们转了转校园,一起聊了聊天,然后就回宿舍了。不禁感慨,何其有幸能步入大学,体验青春里最生动的一段时光。或悲伤或喜乐,或缺憾或圆满,或淡然或深刻,一切都已远去但总有很多记忆烙印在心灵深处。而我的这一切,将永远根植在西北民大。这次与Z 故地重游,还能携爸爸们赴十年之约,虽没见到老同学和恩师,但是了了多年夙愿,也算十分圆满了。 最后附上几张怀旧式今夕对比图,找寻时光印记,将美好收藏。
↑↑↑ 往返榆中校区的必经之路,一面开往过去,一面驶向未来
↑↑↑ 校门口多了闸机,路面有了开裂,图中的人长了十多岁
↑↑↑ 广场边树木成畦,地上的字稳稳依旧
↑↑↑ 门口的绿植都长这么高了,再过十年那还了得
↑↑↑ 曾经的浪漫小径,如今的时空隧道
↑↑↑ 走过春夏与秋冬,时光不停留
↑↑↑ 犯难了,到底是柳树长得更快还是梧桐长得更快
↑↑↑ 都说,再过十年就很难复制这一跳了
↑↑↑ 郁郁葱葱的校园里有多少我们的足迹?
↑↑↑ 黄土高原上呵护出来的一片绿洲
↑↑↑ 毕业季游走校园,一别是十年,一别也可能是一生
↑↑↑ 经三路变了模样,找不见爱吃的肉夹馍、关东煮、煎饼果子……
【校友简历】刘耀红,女,湖北五峰人,201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现就职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来源:2013届外国语学院刘耀红《游记》
上一篇: 倒计时100天,民大等你......
下一篇: 升国旗奏国歌!民大人这样上“开学第一课”